德國沃爾夫斯堡全自動停車塔
沃爾夫斯堡汽車城cartowers,在德國人看起來是科幻小說作品。在這個巨大的車庫里,汽
車舉起并被放置在一個20層的矩陣,通過SWIFT機器人搬運汽車。你不會在這個車庫中發現
行人,只有新的大眾汽車公司生產的汽車。如果你幸運的話,去汽車城,你可以在一個安
全的玻璃立方體中觀察在這個塔里的存取車過程。
美國堪薩斯城公共圖書館的“書架”
與其說是建筑創新,不如說是以獨特風格來制造噱頭。22本古典文學的書脊被做成7.6米高,
2.7米寬的大小,立于墻面,兩本“書”之間夾著金屬樓梯井,模仿書擋。一般來說,車庫會
被塞進建筑空間,或者擋在建筑后面。然而,這座車庫是在前面的中間位置,帶領讀者進入
圖書館。由本地讀者提名最喜愛的書籍,并用它們來裝飾這個車庫的整面,讓這里成為了堪
薩斯城的一個標志。
美邁阿密林肯路1111號
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性的鳥巢體育場之后,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事務所設計了
這個同樣具有雕塑感的邁阿密海灘停車庫,耗資7000萬美元。作為行人長廊的補充,這
座“雕塑車庫”在一個混凝土-玻璃結構中結合了300個車位的車庫,零售商店和一個頂層
海景餐廳。車庫的每一層都利用了自然光線,而且能夠一覽邁阿密優美的天際線。
澳大利亞墨爾本尤里卡車庫
根據你想要去的位置把涂料顏色瘋狂的組合,這是墨爾本尤里卡停車場的最大特點。設
計師阿克塞爾Peemoeller研制的”尋路系統”通過自己的方式為找不到方向的用戶引導方
向。這里長長的彩色融合形成的出入口。當你接近出口位置時,看到的是紅色。如果向
上走時,顯示為藍色,用戶可以很快的根據顏色分辨出屬于自己的道路。
日本東京KRE之家
2007年,日本建筑師土田拓挑戰了一項住宅設計,不僅要包括一個能容量9輛車的車庫,
而且能夠將庫中的汽車移動到客廳觀賞,所有這一切需要約186平方米的格局。一個機械
平臺,使房主可以在客廳展示自己的愛車,而且可以隨時將蘭博基尼換成另一臺同樣名
貴的靚車。由于空間有限,土田將車庫放在一層,在它上面構建居住空間。
美國芝加哥馬里納城市車庫
在1964年完工的這兩座雙胞胎塔,被設計成位于市中心廣場的小鎮——是音樂廳、零售商店、
溜冰場和保齡球館的復合體。塔自身的結構中包括了車庫:65層的塔樓下邊的三分之一是
螺旋上升型的車庫,每層可容納896輛車。該車庫因1979年的故事片《亡命大捕頭》
(The Hunter)而聞名,在這部電影里,史蒂夫?麥奎因扮演賞金獵人,在車庫中上演高
速汽車追逐戰。在車庫頂部,麥奎因追蹤目標的1980年的龐蒂亞克失去了控制,沖出了車
庫,跌入下面的芝加哥河。
溫哥華科爾多瓦帕克德車庫
這座耗資2800萬美元,由舊百貨商場翻修而成的車庫,在設計中采用了老溫哥華橋的部件。
世紀之交,在火車站啟發的靈感下,建筑師設想了這個車庫項目,希望有助于重振溫哥華
市中心。除了使用花崗巖和鋼作為建筑外觀,以更好地融入該城市的歷史外,設施的創新
還在于外部的混凝土支撐,可以允許建筑內部的光線井和雨水過濾系統。
阿聯酋迪拜城的機器人車庫
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(即自動化)車庫,每小時可以處理250輛汽車。從外部,它看起
來像一個單車車庫,但隱藏在里面的是一個765車的儲存設施。機器人自動化確保車輛盡可能有
效地停泊。它的自動化,方便了司機且更節省空間,但它需要開發商投入很多資金。
日本東京“海螢”:浮在水面的車庫
建在人工島上的“海螢”車庫是東京的旅游景點之一。這里可以一覽東京的全景,是日本最長
海底隧道東京灣的一個休息站,歷時30年耗資112億美元修建而成。
“海螢”車庫被設計成一艘游艇的形狀,并且集多種便利設施于一身——商店,咖啡館以及公
共藝術區。很多人到這里來并不是要過隧道,而是被這里的美景和便利的設施所吸引。
哥本哈根車庫
坐落于哥本哈根的這座山地住宅,是這個城市有名的建筑。它的特點是什么呢。
Bjarke Ingels,當今最先進的建筑師設計的住宅,它給生活在擁擠城市環境里的人們提供
了一個郊區的生活方式。他和他的團隊大膽的設計了的住宅停車場的結構,給人一種家的感
覺。每個家庭有自己的獨特的花園,看不到一個相同的。停車區,充滿了明亮的色彩,好像
包裹在一個光柵畫的山中。
新西蘭立體停車庫
該立體車庫采用世界最先進的第三代silomat系統,低碳、環保、節能與整個建筑設計的理念
有機的融合在了一起。設計師把先進的立體車庫停車技術與奇特的建筑設計相結合,使建筑
與汽車、人的生活形成了統一的風格。